当前位置: 首页 足球 中超

马德兴:国足新帅难产考虑的不该是土洋问题,而是要反思选帅方式

来源:体坛周报 发布时间:2025-11-03 11:28:53

体育资讯11月3日讯 在谈到国足选帅话题时,《体坛周报》记者马德兴认为,新帅难产,真正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土洋”问题,而应该是反思选帅的方式、方法。

从中国足协正式发布国足选帅的公开竞聘公告至今,国足主教练的人选依然没有敲定。从最初的所谓外籍热门人选到近几日有关以邵佳一为首的土帅可能受重用,时至今日依然没有明确说法。因为主教练未能落实,因此国足也基本确定放弃在11月组织集训。实际上,国足选帅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局面,从“洋”到“土”再到“洋”或将重占上风,既是选帅过程的折射,更是有关方面依然未确定中国足球发展方向的具体体现。所以,“难产”也就丝毫不令人意外了。

①意见明确,“洋”更现实

今年6月的18强赛结束后,国足时任主教练伊万其实就已经“下课”,从那一刻起,足协对这次选帅的目标和方向思路非常清晰,就是在现阶段的形势下,“洋教练”更为适合。这倒不是说全盘否定本土教练,更为重要的恐怕还是在目前的大形势下,中国足球受关注度高,从上到下都格外关注,稍有风吹草动,就会引发舆情。

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是本土教练,则是一种“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难免会分散精力、去琢磨上面的意见和指示。但如果是洋帅,因为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且外教只对成绩负责,不会过多考虑外人意见。实际上,在7月东亚杯赛前,足协在推荐率队教练时选择久尔杰维奇,而不是让郑智或傅博临时挂帅,考虑更多的还是希望教练和队伍在当前形势下尽可能多地将注意力放到比赛本身。

应该说,这样的出发点、倾向性与选择是比较明智的。以往国足主教练由本土教练担纲期间,这方面的历史教训实在是不胜枚举。也正因为此,从一开始,尽管选帅公告上写明了竞聘者不论国籍,但基本还是倾向选外教。所以,中国足协上报更高一级主管部门时,这样的意见也得到了首肯,并由此展开选帅工作。

当然,在整个过程中,足协最初所设想的是先物色一名外籍人士任中国足协技术总监,由外籍技术总监牵头、联手目前足协下属部门中的其他几名技术总监、外籍讲师以及教练员委员会中的几名中国成员,组成选帅小组,负责展开选帅工作。但由于技术总监人选因各种原因无果,最终还是由足协技术部负责牵头展开了这次选帅工作。

②借鉴男篮?“土”声高涨

至8月中下旬,中国男篮在土帅郭士强的率领下以1分之差在亚洲杯上获得亚军,取得近十年来中国男篮在亚洲大赛中的最佳成绩。这样的突破,让有关方面产生了这样的联想:在“三大球”需要突破的大背景下,男篮的这次成功是否可以移植到男足身上?尤其是在主教练方面,因为男篮过去多年来也多数是外教掌舵,如今换成本土教练了,反而取得了突破。

恰恰是因为出现了这种声音,导致中国男足在选帅过程中发生了一些意外的变化,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足协的思路会遭遇“红灯”的根本原因。因此,突然冒出“某某土帅将重新执教国足”的消息。

男篮时隔10年勇夺亚军,身为主帅的郭士强当然功不可没,但其中更重要的其实还是郭士强与男篮在整个备战过程中,所受到的各种场外的干扰大量减少。最终,中国男篮在亚洲杯上重新取得了突破。

从另个角度来说,郭士强在2010年从中国男篮帅位上下来、重新回到地方队担任主教练之后,到2024年重新担任中国男篮主教练,这期间一直在地方队任职,他通过联赛这个舞台磨炼自己。相比之下,中国男足的土帅姑且不说执教时间短、磨炼不够,更重要的是,在成绩方面恐怕也拿不出手。所以,“是否可以让土帅一试”的动议一经提出便引发争议,这也很容易理解。

不过,因为“土帅能否一试”的意见来自高层,所以围绕着土帅担任主教练的选拔、考察工作悄然中也在进行着。外界传出邵佳一等本土年轻教练有可能出任中国队新一届主教练的消息也就丝毫不令人意外了。

③土洋之争还是反思方式?

也正因为此,中国足协在9月5日发布的选聘公告中有“国籍不限”,所以,报名参加选帅的有洋帅,也有中国本土教练。不过,在足协随后的选帅过程中,更多的还是按照“倾向于外教”的原则展开,今年国庆期间选择面试的教练也都更多地围绕着外教展开。至10月中旬,足协第一次上报的候选人中并无土帅,三名候选人都是外籍教练。

问题在于,由于足协是通过公开招聘的方式来选帅,所以真正的优秀教练显然不可能会以主动投递简历的方式来参加应聘,这就从一开始便注定以公开招聘的方式根本就不可能找到理想的教练。看一下韩日两国足协,技术委员会在敲定选帅的方向与要求、目标之后,都是选择主动出击,即走出国门、主动约谈心仪教练。于是,所谓的候选人履历等无法令人信服,恐怕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一个最简单的情况,想要率队进军世界杯,作为教练其实需要在执教履历中有过这样的经历,才能让人相信新主帅是有成功的可能性。如果连“率队征战过世界杯预选赛、出线并最终参加过世界杯”这样的经历都未曾有过,接手中国队后中国球迷何以能相信其会率中国队取得成功?尽管即便有过这样的经历,最终也未必肯定能率中国队取得成功。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花上百万欧元让外籍教练来一试,那还不如让本土教练来“练练手”!

所以,围绕着“土洋之争”的僵持局面至今没有答案也就很容易理解了。国足新帅“难产”,究竟“难”在哪里?恐怕还是选帅方式值得商榷。就像曾执教过国安的施密特离开中国后去执教本菲卡获得了冠军,如果认准这样的教练可以一试,那就主动出击,而不是等着对方主动上门。但也就是在这种犹豫不决中,施密特已受聘成为了日本职业联盟的外籍顾问。

所以,新帅难产,真正需要考虑的不应该是“土洋”问题,而应该是反思选帅的方式、方法。当前,在有争议的情况下,暂时不应匆忙得出结论、草率选定候选人,而是应该先在冷静期内再思考清楚,这才是明智的选择。

热门专题

更多 +

相关资讯

相关录像

相关集锦

热门TAG